醫生和患者不出國門,就能享受到世界一流病理會診服務。近日,中山大學——美國克利夫蘭醫院共建的“國際遠程病理會診中心”在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揭牌。該中心囊括中山大學八家附屬醫院病理科技術力量,外聯美國最負盛名的克利夫蘭醫院病理科,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“國際遠程病理會診中心”。(11月11日《羊城晚報》)
  隨著醫療全球化的發展和國人經濟條件的提升,去國外看病已不再那麼遙遠。但出國看病畢竟花費巨大,遠程會診相比就便宜了不少。廣州這所會診中心給患者多提供了一個選擇,確是一件好事。與此同時,加強國際醫學交流、開展遠程會診,本身也符合醫改的服務差異化目標。廣州作為華南醫療中心,本身已擁有高水平的醫療資源,但要進一步提升廣州醫療的輻射力乃至國際影響力,不妨以跨地域、跨國界合作為突破口。對患者而言,各地醫技水平、醫療設備參差不齊,多一點互通,就可能減少一點病人的痛苦;而對醫療行業而言,只有加強與國際醫療界的交流,廣州的醫療水平才能再進一步,走出華南,走向全國、全世界。
  但應當看到,對大多數市民來說,要足不出戶享受世界一流的醫療服務,除了主觀上的經濟條件限制外,一些客觀條件還有很大可完善的空間。舉個最簡單的例子,省內醫院各項檢驗互認目前還未實現全覆蓋,一些外地患者到廣州來看病或者廣州患者到外地看病,有時不得不做一些重覆檢查。省內互通尚待努力,外國的檢查結果能否通行無阻就更不必說了。
  一方面,還得繼續加大開放力度。有了病理國際會診之後,外國專家能不能親自到中國來現場開診,甚至與中國醫生共同上臺做手術?在國內一些城市,已有這方面的實例。另外,廣州外籍人士數量眾多,不妨“對症下藥”探索引入外籍醫生,支持外資進入醫療衛生行業,既更加便利外國人在廣州求醫問藥,也可給國內病患更多選擇。
  但另一方面,在開放的同時也應加強監管。無論是去外國看病,還是外國醫生到中國來開診,又或者相關的藥物進口、檢查互認等,都是近年來伴隨著市場需求的膨脹才出現的新興事物,相關規章制度並不完善。廣州在發展醫療國際合作的基礎上,還應探索完善各項制度,主動接軌國際高標準,既有助於肅清市場亂象,又能提升廣州在這一領域的“話事權”。比如本地不少整形醫院號稱引進韓國醫生和技術,但是否真的具備相應資質和水平,有關部門不應袖手旁觀。別讓濫竽充數損害百姓健康,又搞亂了這一新興市場。(張漲)   (原標題:跨國醫療 開放與監管同樣重要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cigzvjnedim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